民族魂

民族魂
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!

忆林凤诚烈士

更新时间:2022-05-15 11:32:26点击:

忆林凤诚烈士

赵自德

林凤诚,1922年3月出生在乳山县下初乡葛格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。他从8岁开始,帮助家中割草、剜莱,干农活; 1 4岁入下初高级小学读书7年。在校期间,他除读完了高小的全部课程外,还在老师的教导下,选读了《古文观止》中的大量文章,对古典文学造诣较深。 20岁下学为农,在村中当民兵三年。这期间,他和伙仆们一起,担负着扰乱敌人,维护治安,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的任务,还“忙里偷闲”,阅读了《水浒》、《三国淡义》,唐诗宋词及毛泽东同志的《新民主主义论》等许多名著,开阔了视野,增长了知识,振奋了精神。 1 9 45年3月,他报考了“胶东抗大”(解放战争时期改为建大),学习半年后,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不久,他被分配到滨北军分区独立一团一营三连任文化千事,后调该团三营八连任副政指,政指。1950年春,林凤诚所在的三十二军九十五师二八三团,奉命南下福建剿匪。

他先后曾任过营教导员,团政治处主任、团政委,东海舰队航空兵37781部队(师)政委等职。 1976年3月因积劳成疾病故,经部队政治机关批准为革命烈士,安葬于上海市革命烈士陵园

在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里,我与凤诚同志朝夕相处三年多。开始,在滨北军分区独立一团,我在二连,他在三连,都任文化干事;不久,我俩又相继调到该团三营,我在七连,他在八连,都干副政指、政指。后来,这个团升级主力部队,改编为胶东军区五师十三团,陆军三十二军九十五师二八三团,我俩仍在七连,八连做政治工作。由于两人都属于小知识分子,乐于谈古论今,交流思想,研讨工作,因此志同道合,友谊甚笃。我与凤诚同志战场上分别,虽然已逾40个年头了,但对他的工作作风,音容笑貌,依然记忆犹新,历历在目。这里记叙的,是在我俩相处的日子他的片断事迹

1945年秋末冬初,林凤诚同志告别了胶东建大,来到高密城南的柏城村,担任了滨北独立一团一营三连文化干事。他身穿粗布黄军装,两眼炯炯有神,说话文雅稚气,俨然像个“白面书生”。但不久的事实证明,他作风深入扎实,生活艰苦朴素,与全连干部战士平等相处,融洽无间。部队练兵,他不离操场,教唱歌,学文化,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,体验战士们的酸甜苦辣,部队休息,他进出班排,和战士们啦家常,谈思想,熟悉战士们的喜怒哀乐,每当部队移防时,一集合,他就指挥连队高唱: “水没有挑满缸,一不走,地没有扫干净,二不走,借了东西没还清,三不走”的遵纪爱民歌曲。接着,他又走东家,串西家,向各班房东检查群众纪律,辞行道谢。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,便及时汇报连里领导,尽快解决,成为连指导员满成洲同志的得力助手。

1946年6月8日,在胶(县)、高(密)、即(墨)地区,歼灭顽匪赵保原的战役打响了。滨北独立一团的任务是,先克胶县与高密之间的芝兰庄车站,再配合胶东军区五师主力部队,攻占高密城。

提起顽匪赵保原,胶东人民无不咬牙切齿,恨不能饮其血,食其肉。八年抗战,他盘踞胶东,充当日寇犬鹰,搜刮民财,残害人民,摧残抗日,无所不用其极。但是这个怙恶不悛的漏网伪军赵保原部,日寇投降后竟重新打起国民党暂编十二师的旗号,跟随顽八军再次窜据胶济路东段,青岛外围一带,妄图借国民党正规军做靠山,卷土重来,鱼肉人民。林凤诚同志家住胶东,倍受其害,义愤填膺。当6月9日夜,滨北独立一团攻克芝兰庄据点后,部队回师西上,12日下午对高密城发起总攻击,很快肃清了城关之敌.次日上午开始攻城,10时许,我军从南门突破。敌人如丧家之犬,从城东北角突围,狼狈逃窜。这时,林凤诚同志正在帮助战友给歪把子机枪压子弹。他一看敌人像决了堤的洪水,蜂拥而至,就随机应变,举起手中的压弹机,大吼一声:“缴枪不杀,优待俘虏!”惊慌失措的溃兵,不晓得他拿的是什么武器,当即有七八人乖乖地跪地求饶。就这样,他俘虏了七八个敌人,还缴获了四枝三八式步枪。战役结束后,他荣立了三等功,其机动灵活的事迹,登了《民兵报》。这件事,在部队中传为佳话。

林凤诚同志来到三连一年半,日夜和战士们生活在一起,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,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工作基础。 1947年春,他被提升为滨北独立一团三营八连副政指。这时部队活动在胶县城东铁路两侧的石家庄,大麻湾一带。当时,针对国民党反动派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的反革命阴谋,我军正在进行“运动战”和“爬山头”的形势,战术教育。凤诚同志根据上级党委印发的《连队讲话材料—运动战宣传要点》精神,除全面反复地向全连指战员进行形势、任务教育外,还编写出通俗易懂的“顺口溜”,贴在俱乐部墙报上,让文娱委员打着竹板向大家唱:

“哎!打竹板,听我言,我把运动战的事儿谈一谈,谈一谈!”

“运动战,运动战,勤跑腿,多流汗,寻找战机把敌歼,把敌歼!”

“哎!运动战,运动战,毛主席的战略不简单,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,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最合算,最合算!”

“爬山头,要加油,不怕多跑道,不怕脚打泡,等到全国解放了,咱们坐下来好好笑一笑,你说好不好? ”

这时,战士们情绪活跃,热烈鼓掌,齐声喊: “好!欢迎再来一段!”

风诚同志的这些做法,既讲出了打运动战的道理,又鼓舞了部队士气,效果显著。营教导员杨鸣皋同志,曾在全营政工干部会上,推广了他的经验,受到大家好评。

改造和教育俘虏军官,风诚同志也是一把好手。 1947年2月23日,莱芜战役胜利结束,有大批俘虏军官,交由地方部队分散看管,改造,教育。滨北独立一团八连,是承担这项任务的部队之一。处于敌人疯狂重点进攻的形势下,该连必须脱离营团建制,押着十多名高级俘虏军官,到诸城南部的障日山, 五莲境内的马耳山,青山顶一带,单独活动。任务崭新而复杂。作为八连党支部书记的林凤诚同志,充分发挥了连排干部和支部委员们的骨干作用,依靠地方政府和老区群众的支持配合,带领他们这支小分队,押解着俘虏军官,夜行晓宿,跋山涉水,避开了敌特的侦探破坏。他们严守纪律,做群众工作,征粮筹草,保证了连队供应。对俘虏军官,凤诚同志认真执行我军的俘虏政策,向他们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做耐心的思想转化工作。这些“阶下囚”们,见我八连战士的武器,服装都是“土包子”,虽当了俘虏还不认输。原国民党七十三军中将军长韩澹,竟大言不惭地说:“贵军如按正规战法作战, ‘国军’,不至于如此失利。真是胜者王侯败者囚啊”嚣张声中带有几分哀叹和不服气。凤诚同志耳闻目睹了这些人的言论和表现,便有理有节,针锋相对: “什么叫战法?消灭敌人,保存自己,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战法!至于武器,它只是战争的重要因素,但不是决定的因素,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,是人不是物。”“为什么蒋军所到之处,十室九空,众叛亲离,相反地,我军所至,乡亲们敲锣打鼓,壶浆相迎?”古人说:“得民者昌,失民者亡,就看战争是非正义的,还是正义的。”凤诚同志这些有理有力的言辞,驳得这位几天前还飞扬跋扈地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理屈词穷,无言以对,连连点头称“是!是!”

这年麦收后,八连转移来到五莲县街头附近的蛙子沟村。当时,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劳力支援前线,许多土地田园荒芜,群众生活十分困难。村里给战士们筹集的给养,是“地瓜母子”和糁子煎饼。林凤诚他们想方设法弄到了几斤白面,全部烙“锅贴”、做面条、优待了俘虏。这样做,战士有意见,群众不服气,俘虏军官们还牢骚满腹,说什么“优待,优待,有饭无菜。”觉得生活受了“委屈”。凤诚同志对这些反映,不气馁,苦口婆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。他对战士和群众讲解。优待俘虏是我军的既定政策,彻底改变这些人的生活习性,要有个过程。对俘虏军官说明: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,是我党的优良传统,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,我党与国民党是有本质区别的,不能过高地超出群众生活……终于说服了大家。

1947年仲秋节后三天,我军第二次收复了诸城,滨北地区全境解放。八连已圆满完成了押护俘虏军官的任务,奉命回归原建制。在全团政工干部会议上,政委王向志,对林凤诚同志带领八连,出色地完成使命,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。

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,抓住时机做思想政治工作,这是林凤诚同志的又一特点。 1947年下半年,部队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一些解放战士。他们由于在蒋军中受的反动宣传,中毒较深。有的对我军政工人员敌视,存有戒心,有的把我政治工作;讥为“卖狗皮膏药”,对上政治课表示厌烦。凤诚同志就在行动上,经常注意接近他们,在感情上关心同情他们,把他们视为被迫受骗的阶级兄弟。同时,对他们耐心地说:当兵只知吃粮,不知为谁当兵为谁打仗,这是蒋介石“愚民政策”的结果,“没有政治头脑的军人,顶多是个炮灰!”反之,如果懂得了当兵是为人民服务的道理,就会不怕苦,不怕死,勇于为国献身。解放战士们对他这种赤诚恳切,忧国忧民,感情真挚的话语,受到教育,深表敬佩。

还有一件事令人称赞。这年初冬,我营驻在胶县东北沽河西岸的韩哥庄。有天夜间,七连一个解放战士,拉拢同班站岗的五莲籍参军战士小李,携枪东渡沽河投敌。小李虽有家庭观念,但并不愿去当国民党的兵,他假称到连部看表,把情况报告了连长,指导员。这个解放战士被禁闭,小李受到了表扬。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八连,不少人在嘁嘁喳喳。连指导员林凤诚同志了解后,便因势利导,在八连全体指战员大会上,公开宣扬了七连战士小李的革命气节和功绩。他说,国民党蒋介石,在全国各个战场接连被歼,我们八连看押过莱芜战役中活捉的俘虏军官,大家都是亲眼看到的。蒋军土崩瓦解,彻底被消灭的日子屈指可数了。有人还想去投靠国民党,这是没有出路的。连古人关云长都有“宁死不降曹”的凛然正气,何况我们是革命战士?七连小李同志做得对,他为革命立了功,我们大家都应向他学习。

林凤诚同志酷爱学习,知识深厚,并善于引古论今。每次解放.座城镇,他总是搜集一些书籍杂志,利用点滴时间,爱不释手地读起来。有时边走边读,边吃边读,从中吸取营养,充实自己。1947年底,滨北独立一团升级为胶东军区五师十三团,后编为陆军第三十二军九十五师二八三团。翌年春夏之交,驻防平南县仁兆,冷戈庄一带,进行以“三查三整”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!并发扬我军三大民主,加强战术,技术训练,准备解放青岛。凤诚同志在动员八连排以上干部,学习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《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》《反对自由主义》等文章时说,从古至今,学习不外有三种态度。一种是为了新鲜猎奇,趣味消遣,苒一种是为了装潢门面,给别人看,三种是为了增长知识,武装头脑。我愿和同志们一起,采取最后一种态度,真正学到一点东西。会后座谈讨论时,每个连排干部,都自觉地检查以往,对号入座,使学习效果显著提高,为这次整军运动,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。

与此同时,八连有些战士,特别是刚被解放过来的战士,听说要打仗,情绪低,怕伤亡,练兵不够积极。对此,凤诚同志除发动班排干部,党员骨干一起,做好思想工作,开展“官教兵”“兵教官”“兵教兵”,互帮互学外,他自己则认真准备了政治教育提纲,向全体指战员进行了“革命战士不仅要有报国之志,还要有报国之才”, “艺高人胆大,不练武,就当不了魏来国”,以及“人生观”,“荣辱观”等教育。他说。不必讳言,打仗是会有伤亡的,但要看这个伤亡是为了什么?人,活要活得有意义,死要死得有价值。历史上的爱国有识之士,面对死的威胁,有的写下了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感人诗篇,有的留下了“死去原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”的终生遗憾,我们这些以解放全国人民为己任的革命战士,难道不更应该有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的伟大气魄吗?反之,如果只是为了个人的得失,生死去考虑问题,就必然会愧对古人,有负后人,不配做一个光荣的革命战士!凤诚同志这番激昂慷慨之词,讲得战士们心里热乎乎的。大家发言时纷纷表示:要以“作人杰”,将革命进行到底,不能白白“浪费公粮”。他的话,连我们这些参加旁听的连排干部,也颇受教益。

林凤诚同志群众观念深厚,很重视爱民活动的开展。在他担任连队文化干事,副政指、政指期间,连里都成立了拥政爱民小组,负责组织各班为驻地群众修路,打场,挑水,推碾,收割庄稼等,并按时统计公布,还组织班排之间开展竞赛活动。他自己则带头参加,并且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。1947年秋,中央军委颁布了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》和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》 。八连每到一地,凤诚同志就组织战士们到处张贴,特别是进驻新解放的村镇。

他更加注意开展群众工作,宣传我党我军的主张政策,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,使那里的人民群众,爱护解放军,支持 解放军。记得高密县西门家村的一位前清老秀才,曾捋鬓称赞八连是“仁义之师”。

1948年3月,春寒料峭。我团驻在牙前县桃村,大庄一带整训。当时,由于上一年国民党反动派重点进攻胶东的骚扰破坏,庄稼歉收,群众生活极端困难。为了照顾群众生活,救济灾民,部队有两个多月自磨自食,每天只吃两顿饭,有时还得靠挖野菜来补充。有些战士目睹群众困境,触景生情,家庭 观念泛起,惦记自己的亲属,情绪不稳,个别人甚至“不辞而别”了。有的干部管理不大胆,工作应付,得过且过。针对这 种思想混乱状态,凤诚同志一面组织战士们到群众家中访贫问苦,深化“军民是一家”的思想感情,一面率队到英灵山烈士陵园,在座座坟茔面前,忆先烈,讲传统,阐述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道理,从而使大家的思想觉悟普遍提高。他还针对某些干部的“不敢管”思想,讲了一个寓言故事。 “古时有一官员,死后来到阴府,在阎王面前自褒自夸地说,我为官清廉,不贪污受贿,所到之处,只饮一杯清水,自觉无愧于黎民百姓, ‘虽无功却也无过也!’,不料阎王笑道:民间设官,是为了兴利除弊。如果不贪财就是好官,那么在大堂设一木偶,连水都不喝,岂不比你强?你大事不管,小事不办,处处只求保全自己,能对得起社稷和百姓吗? 无功便是过。你不是个好官,去当小鬼吧!”凤诚同志用幽默的语言,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,人们易懂,好记,爱听,很受大家欢迎。

辛勤的汗水换得收获的喜悦。滨北独立一团八连,本来是个人员少,武器差,战斗力较弱的连队。在前期,团政治处曾派一位精明强干的刘干事,经常到该连帮助指导工作。但是,经过林风诚同志三年的苦心培育和实战锻炼,使这个连人变、枪变,战斗力变,跃居了全团战斗力较强的连队行列。

1949年5月26日下午,扫清青岛外围之敌的战斗中,该连从即墨城北岭追歼南逃的敌人,象猛虎下山,越战越勇,一气迫到城南几十里。当晚,又在营长孔庆田的带领下,参加了城阳车站附近的古庙头战斗。战士们斗志昂扬,一往无前,一直战斗到6月2口青岛全部解放。该连受到了上级的表扬。